服装时尚   
当前位置:服装时尚服装财经社会热点
日期:2020-01-21 03:19:22  来源:本站整理

王军:用“新五化”开启中国经济“第二发展曲线”

  

  1月17日,国家统计局公布2019年中国经济年报。中新社国是论坛——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会同步举行。

 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、中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王军在论坛上表示,国内外风险挑战明显上升的情况下,2019年中国经济6.1%的增速来之不易、含金量高,较好实现了量的稳定增长和质的稳步提升。

  他表示,2020年实现中国经济实现6%的增速具备六大有利因素,但也存在六大不确定性。

中新社记者 夏宾 摄.webp" >
中新社记者 夏宾 摄.webp" />中新社记者 夏宾 摄

  以下为发言摘要:

  一、在国内外风险挑战明显上升的情况下,6.1%的增速来之不易、含金量高,较好实现了量的稳定增长和质的稳步提升,值得点赞。

  2019年中国经济实现了6.1%的增速,尽管这是近30年来增长最慢的一个数字,但是我认为,考虑到全球经济放缓及贸易环境严重恶化,国内经济转型升级的复杂性、长期性带来的挑战,还是一个含金量比较高的速度。除了全球横向比较的显著优势之外,中国经济增长“含金量比较高”至少还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。

  第一,就业状况保持稳定。12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.2%,落在政府预期的5.5%范围之内,总体温和可控。就业是中国经济最大的基本面,就业的稳定,表明中国经济的总体稳定和健康,经济增速窄幅的波动是可以接受的。

  第二,居民收入增长较快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5.8%,略低于经济增速。同时,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高于城镇居民,城乡差距继续缩小。收入增速超过经济增速,为持续扩大消费、建设强大的国内市场打下非常好的物质基础。

  第三,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升级。第三产业增加值占比稳居第一,高新技术产业领域的多项数据明显高于均速,如增加值(8.8%),投资(16.5%)的增长速度。

  第四,改革开放取得新成绩。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顺利,对外开放在外资准入、知识产权、进出口、金融等多领域有新的重要举措,亮点纷呈,微观主体活力有所增强,营商环境得到较大改善,民营、小微企业综合融资成本有所回落。

  第五,经济整体风险可控。经济增速没有出现“断崖式下跌”,物价总体温和上涨,通胀和通缩风险均不大,更没有“滞胀”。经济领域中的明显风险点,如房地产、地方政府债务、僵尸企业、金融乱象等,都在逐步平稳化解过程中。平稳顺利地化解了包商银行、安邦保险、锦州银行、恒丰银行等重大风险事件,既有效维护了金融市场的整体稳定,也没有影响实体经济的正常融资行为。

  二、2020年实现6%左右的经济增速具备六大有利因素

  尽管中长期来看不是很重要,但保“6”短期看还是比较重要。

 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特别强调,“紧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”,“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,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“十三五”规划圆满收官”。这意味着,保持一定的速度是顺利实现各项重大目标任务的前提和基础,是工作底线。因此,考虑到现实情况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任务的需要,2020年的GDP增速预期目标应当且可能确定为6%左右。

  但就中长期来看,中国经济增速的下行趋势可能还未结束,仍将有可能继续下台阶。

 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提出“确保经济实现量的合理增长和质的稳步提升”,这可能意味着未来不会简单地追求经济增速,盲目保“6”,而是兼顾质与量的平衡,甚至更加重视经济发展的质量。我们具备实现这一目标的有利条件。

  第一,超大规模市场为中国经济提供了强大的韧性、空间和回旋余地,这是中国持续向好发展的最大底气和最重要支撑。

  有四组数据可以提供佐证:

  一是我国已成为全球第一大消费市场。去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41.16万亿元,同比增长8%。前三季度,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了60.5%。

  二是互联网消费快速增长。全年全国网上零售额增长16.5%,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增长19.5%,增速高于同期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.5个百分点。

  三是下沉市场消费增长潜力巨大,发展不均衡红利有待释放。三线及以下城市的消费者人口近10亿,占全国的七成以上,而GDP占全国的59%,贡献着中国三分之二的经济增长;优质商品供给欠缺,居民的消费需求还远未被满足,所谓还有“10亿人没坐过飞机,5亿人没用上马桶”;下沉市场居民人均拥有移动设备0.5台(一二线城市人均1.3台),农村网民数量仅为2.11亿,人口渗透率为36.59%(城镇网民渗透率已达72.65%),这部分人群将成为中国消费增长的新引擎。

  四是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将在一段时期内保持稳定,年底之前“补贴退坡到位”可能无法实现,这对于培育新能源汽车消费市场、带动新能源产业发展将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。

  第二,稳投资的政策举措渐次出台,精准发力稳增长。

  早在去年,国务院已经允许专项债可作为部分重大基建项目的资本金,并下调部分补短板基建项目资本金比例,财政部也已经提前下达2020年部分新增专项债务限额1万亿元,预计今年地方政府专项债规模可能大幅增加至3万亿元,同比增长近50%,释放出强烈的稳增长信号。

  从目前披露的一些情况来看,开年不久各地均加快部署各项稳投资工作,积极推动重大项目投资的报批、审核及开工落地,与往年相比,今年各地的稳增长起步较早,重点清晰,并且兼顾结构优化与民生改善。

  这些政策措施已经体现在经济数据上。2019年11、12月制造业PMI重回景气区间,12月投资和工业增加值增速有所反弹,既跟外部形势缓和有关,也跟政府部门一系列逆周期调节有关。未来随着一系列政策措施的逐步发力落地,预计2020年基建投资将有所回升,将进一步确保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。

  第三,经济发展中的新动能在加快形成。

  过去几年,经济新旧动能的转化进展比较顺利,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效,特别是在北上广深等经济发达地区,新动能快速成长的趋势非常明显,经济转型升级对经济增长的支撑作用日渐显现,新技术、新产业、新业态、新模式在加快成长,高新技术产业、战略性新兴产业保持较快增长。

  第四,重点区域发展受到中央的高度重视,并上升为国家战略。

 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完整提出了“3+3+N”的区域发展整体布局,要求“构建全国高质量发展的新动力源”。第一个“3”是指“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、长三角一体化发展、粤港澳大湾区建设,打造世界级创新平台和增长极”;第二个“3”是指“扎实推进雄安新区建设,落实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措施,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”;“N”则是指“提高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综合承载能力”。区域经济发展的新格局意味着我国将进一步推动大城市、特大城市、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的建设,这将是中国未来的新动力源和新发展重心。

  第五,中美达成第一阶段经贸协议缓和了相对紧张的外部环境和经贸关系,有望改善悲观预期,提振投资信心。

  历经波折而终于达成的经贸协议的重要意义无论怎样肯定都不为过,这将暂时消除了一个巨大的不确定性,防止了中美经贸摩擦进一步蔓延至科技、金融等更广泛领域,为2020年中国经济的平稳发展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、产生积极的作用:

  对出口:“取消部分拟加征和已加征的关税”将减轻出口压力,对出口修复将起积极作用;

  对投资:有助于改善经济主体对未来的预期,增强企业家信心,促进制造业景气回升,制造业投资的外部冲击基本见底;

  对汇率:利好人民币,将开启新一轮的人民币升值周期,人民币资产吸引力增强;

  对物价:增加自美国农产品特别是猪肉等食品及能源的进口,将有助于缓解国内物价上涨压力。

  第六,逆周期调节仍将发力,财政、货币政策发力的空间仍然较大。

  财政政策方面,“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”有待进一步发挥,赤字率仍有适度提高空间,地方专项债规模有大幅提高空间,结构性减税仍有空间,这些都有利于激发微观主体的活力。

  货币政策方面,鉴于中国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在国际范围内仍然处于较高水平,从“三档两优”的新框架来分析,部分金融机构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还会进一步下降;从MLF利率和OMO利率来看,降息空间依然存在;同时,美欧连续降息、未来物价的逐步回落都打开了2020年货币政策的实际可操作空间;此外,信贷政策对于制造业、民营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也将不断加大。

  三、2020年实现6%左右经济增速的六大不确定性

  在新旧动能转换仍在进行中、转型升级仍处关键时刻,2020年的中国经济仍有一定的下行压力,需求不足的情况将持续相当长一段时期,未来经济增速下行趋势暂时难以彻底扭转,缓慢下行仍是主基调,但不会显著失速,经济增长的上下空间均相对有限,预计2020年经济增长将会落在5.8—6.0%的中速增长区间,将如期实现预期经济目标。

  抛开应不应该“保六”的争论,即便想“保六”依然面临较大的难度。在结构性物价快速上涨和预算赤字并无太大扩张空间的双重约束下,中国经济的腾挪空间十分有限,安全边际较为脆弱。2020年实现“保6”仍有六大不确定性:

  一是投资增速仍有可能放缓。特别是房地产投资与民间投资放缓的拖累。

  二是汽车消费欲振乏力,房地产相关消费可能放慢。2019年,中国汽车产销分别下降7.5%和8.2%。其中,乘用车产销分别下降9.2%和9.6%,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下降2.3%和4.0%,这是10年来年度产销首次出现负增长。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预计,2020年汽车市场仍将延续下滑态势。

  三是中国经济增长对债务的依赖越来越严重。企业、政府及居民三部门去杠杆任重道远,特别是地方政府显性及隐性债务负担沉重,基建投资资金来源受限。

  四是与消费物价较快上涨并行的是,工业品出厂价格PPI下行能否彻底扭转尚不确定。工业品持续通缩将极大影响上游企业的利润和就业状况。在2019年大规模减税的背景下,我国工业企业和国有企业利润反而分别下降了9%和12%,这反映出企业整体经营的困难。伴随部分企业经营困难的是,民营小微融资难、融资贵问题愈发凸显,上市公司爆雷案件不断,信用债违约事件仍时有发生激增。

  五是中美经贸摩擦隐忧仍存,科技摩擦暗战不断。中美双方在若干关键议题上的分歧尚未根本消除。随着中美贸易摩擦的缓和及内需的反弹,以及人民币汇率走强,2019年对经济增长有一定支撑的“衰退型顺差”在2020年大概率将有所收窄,净出口的拉动作用(20%)可能大幅减弱。

  六是作为一个大型开放型经济体,我们还将面临全球贸易、投资、金融、商品及地缘领域的诸多输入性风险。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,来自外部世界的风险有增无减:全球经济增长动能在减弱,经济增速不断收敛,“长期停滞”之阴云再次笼罩全球,发达经济体像美国的经济状况存在较大变数,地缘政治博弈加剧、风险上升等等,这都将对国内经济产生一定影响。

  四、以逆周期调节+“新五化”开启中国经济“第二发展曲线”

  事实上,自党的十九大正式提出“高质量发展”以来,我们已经在着力淡化对于速度和规模的过度追求,体现新发展理念、反映高质量发展的综合性指标体系应当是全国上下、各级政府部门的指挥棒,而不是单一的所谓速度指标。

  对高质量发展浓墨重彩的强调,表明中央对经济工作的认识已经跳出了传统的关注总量、速度、增长这一层次,而是更加注重经济发展质量,更加关注新发展理念,更加看重调结构、促改革、惠民生、防风险、保稳定。

  强调高质量发展,一定会进一步淡化经济增速目标,进一步放弃简单粗暴的刺激和扩张,不会盲目的大水漫灌,而会更加注重保持战略定力,不会为了稳增长而稳增长,更不会为了一个数字而乱了方寸、失了定力。因此,从这个意义上看,保“6”短期中长期并不是很重要。

  要完成保“6”目标,从短期来看,侧重于需求面的宏观经济政策仍需发力:

  一是高度重视稳就业,始终将之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,重视运用适当财政工具,除加厚、织密社会保障的防护垫和保护网外,加大力度开展适应新一轮技术和产业革命需求的劳动力技能培训。

  二是取消限制消费的诸多临时性、行政性措施。例如,减少或消除影响购车、出行的规定,改善道路、停车等基础设施,优化限购、限行相关措施,加快新能源汽车对汽油车的替代,鼓励共享出行的发展。短期可尝试在特定时期内,对特定居民,如老年群体、学龄前儿童、城市及农村低收入困难群体等,以发放消费券的形式,提振短期消费。中长期还需通过持续提高居民收入、推动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等办法来鼓励消费,促进强大的国内市场建设。

  三是稳定房地产投资、房价、预期,避免房价下跌的自我实现和自我循环。

  四是继续为企业特别是小微、民营企业减税降费,有效控制其税费负担和各项经营成本不要出现反弹,持续降低融资成本,继续释放企业发展活力。

  五是做好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协调配合。要把握好逆周期调节的力度,财政政策宜保持总量扩张,结构优化。货币政策宜保持总量稳健,结构宽松。增强信贷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,“引导资金投向供需共同受益、具有乘数效应的先进制造、民生建设、基础设施短板等领域”。如果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,可及时加码货币宽松,适度降准、降息以强化逆周期调节。

  六是对两大市场主体建立起长效稳定的激励相容机制,既要提升企业家信心,又要提升公务员动力,全面调动企业家和政府官员“担当有为、干事创业、投资兴业”的积极性,通过健全法制和保护产权来稳人心、稳预期,进而实现稳政策、稳增长。

  七是从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长远利益考虑,为从根本上提升对制造业的需求、提升消费能力,尽快全面放开落伍的生育限制政策,实施鼓励生育的基本国策,尽快稳定生育率水平。

  长期来看,需要更多地从供给侧来解决中国经济长期存在的诸多结构性、体制性问题,通过结构性改革,不断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,持续培育增长新动能,在“旧五化”(工业化,城市化,市场化,全球化,年轻化)红利日渐减弱的背景下,需要尽快实现“新五化”,打造和开启中国经济发展的第二曲线。

  一是数字化,以创新驱动,科技引领,实现新旧动能转换,促进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的高质量发展和双轮驱动;

  二是服务化,围绕吃喝玩乐、文化教育、生老病养等消费升级领域,结合乡村振兴战略,抓住消费分级与消费下沉带来的市场洼地红利或发展不均衡红利;

  三是新市场化,以混合所有制改革和坚持竞争中性原则为核心,减少政府对于市场的直接、过度干预,打破垄断,消除所有制歧视,解决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公平对待、公平竞争问题;

  四是法治化,更大力度尊重和保护知识产权,通过全面依法治国,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,继续大力发展民营企业,充分调动其积极性和创造力;

  五是精细化,除宏观层面强调精细化治理外,各行各业都要弘扬工匠精神,精益求精,挖掘潜力,激活存量,提升效率,激发活力,调动各方面积极性。

  六大展望:

  一、经济增长:不会显著失速,会有适当修复

  二、物价:从亢奋和极端向中庸收敛

  三、房价:从追涨杀跌到均值回归,从大起大落逐步回归正常

  四、股价:风险溢价提升,超预期表现可期

  五、风险:债务依赖和老龄化仍是最大风险

  六、中美:暂时缓和中不妨留一半清醒

  作者:王军




免责声明:刊登本文仅为传播信息之用,绝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担保其真实性.如认为转载内容已侵权,请联系编辑删除.

Tags:

作者:Admin
友情连接
Copyright © 2018-2024 huanghe.yyzzx.com 服装时尚网. All Rights Reserved .  
邮箱:1837655332@qq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