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·上一篇文章:突破类型壁垒 《梦间集天鹅座》面向新时代女性的诚意之作
- ·下一篇文章:《岁月忽已暮》制片人孙晶晶:青春话题永不过时
“上海魅力”打造高品质有温度宜居城市
资料图 上海东方明珠 张亨伟 摄
(高质量发展调研行)“上海魅力”打造高品质有温度宜居城市
中新社上海4月23日电 (王子涛 许婧)2018年“外籍人才眼中最具吸引力的中国城市”评选近日揭晓,上海再次排名第一,实现了七连冠。这一“城市魅力榜”完全由外籍人士评选,通过外国人才在华工作、生活及相关政策环境等指标,调查中国各主要城市对在华外国人才的吸引力。
上海市委书记李强说,上海的黄浦江两岸将来要打造成为世界的“会客厅”。最新的评选结果对此作了最好的注解。数据显示,有20余万外国人在沪工作创业,数量位居全国首位。
背靠长江水,面向太平洋,上海汇聚八方来客。根据最新的“上海2035规划”,上海将建设成为卓越的全球城市、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。
作为国际经济、金融、贸易、航运、科技创新中心,上海现有5万多家外资企业;上海口岸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居世界城市首位;上海港国际标准集装箱吞吐量世界第一,航空旅客吞吐量超过1亿人次,居世界第四;国际零售商集聚度全球城市排名第二,90%的国际知名高端品牌已进驻。国际展览、国际赛事、国际艺术节、国际论坛……上海每年还有数不清的国际交流活动,“国际范”无处不在。
近年来,上海加快构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体系,积极推进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制度和外国人才签证制度试点工作,完善海外人才居住证制度,人才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,外籍高层次人才集聚度不断增强。
越来越多的外国人来到上海工作生活,不仅因为上海持续深化外商投资管理改革和服务创新,营造“亲商、安商、留商、富商”的外商投资环境,更因为这座城市正努力打造更富魅力、更有温度、更加美丽的宜居城市。
营商环境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软实力,而打造宜居城市、创造高品质生活则是最基础的营商环境。
“上海2035规划”描绘了人文之城的美好愿景,建筑是可阅读的,街区是适合漫步的,公园是最宜休憩的,市民是尊法诚信文明的,城市始终是有温度的。
目前,上海正新建一大批具有国际一流水准的重大文化体育设施,包括上海少年儿童图书馆新馆、上海博物馆东馆等,打造市民家门口的“15分钟文化体育生活圈”。
外滩万国建筑博览群是百年上海的一个缩影。2018年上海黄浦通过“走进外滩建筑”活动,让市民游客得以参观外滩源1号、和平饭店等经典历史建筑,浸入式深度体验老城厢文化。
上海是全国老龄化程度最深的城市。如何做到“老有所养,老有所依”?针对日益增长的养老需求,上海建立了“9073养老服务体系”,即90%居家养老,7%社区养老,3%机构养老。
今年5月上海将推出全新的“上海市养老服务平台”,涵盖新版养老地图、养老服务机构查询、养老政策智能搜索等主要功能。
“希望未来市民寻找养老服务,能像网购一样方便。”上海市民政局局长朱勤皓表达了这样的期望。
《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》将于今年7月1日起施行,生活垃圾分类这个“新时尚”,即将进入有法可依的历史新阶段。
在上海崇明陈家镇花漂村的公共绿地上,一座占地约10平方米的小型“集装箱”伫立在花丛中。这是一款一体化生活污水处理站,经由这个“集装箱”的处理,出水水质稳定达到“一级A”标准。
崇明岛作为中国第三大岛屿,目标建设世界级生态岛。目前崇明正运用“中国智慧”促进生态自然优势与生态发展优势共同发展,为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”提供“崇明案例”。
上海寸土寸金。2014年上海启动低效建设用地减量化,这些“减”出来的土地,很多都用在了绿色发展上。
上海人均绿化面积从解放初期的每人“一双鞋”(1949年0.132平方米),升级至目前的每人“一间房”(2018年8.2平方米左右)。
如今漫步在黄浦江畔的绿道上,江景与春色相映成趣。到2035年,上海将实现2000公里绿道建设目标。城市绿道,寄托着上海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殷切向往,也凝聚着上海推动高质量发展、创造高品质生活的“绿色希望”。(完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