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·上一篇文章:海产品命名标准公布 给银鳕鱼三文鱼名称定“规矩”
- ·下一篇文章:五条“寻味广州”美食旅游线路首发
传统老手艺 将获新生机
非遗传承人 + 短视频APP 传统老手艺 将获新生机
非遗传承人在培训会上注册短视频账号。
当濒临失传的传统技艺被一群人默默坚守,当网络时代短视频APP越发大行其道,当传统文化越发受到大众关注,这三者碰撞在一起时会发生怎样的化学反应?
西安非遗保护协会本月开始和短视频APP携手合作,大力推广西安非遗技艺。培训会上现场教学非遗传承人注册抖音账户、拍摄和上传短视频并可同步到“今日头条”里。那么,借助短视频平台的传播力量,非遗技艺与大众的时代距离会不会就此拉近,并因为关注带来新的生机呢?
网络时代
非遗传播更要“广而告之”
近两年来关于非遗技艺的纪录片一部接一部,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关注度也在持续上涨。一方面不少非遗传承人尝试创新出顺应时代需求的新品,另一方面在这个酒香也怕巷子深的网络时代,他们也在想方设法让非遗更加广而告之。
年轻一点的非遗传承人,似乎更容易接受网络时代的到来。32岁的秦腔脸谱市级非遗传承人陈耀武,对秦腔的热爱18年未减一分。“那天也去参加培训了,刚开始教的是基本内容。”他14岁进长安戏校学秦腔,曾在剧团唱过花脸。学画脸谱就一发不可收拾,走上了一边研究一边绘制秦腔脸谱的征途。创新路上,绘画的材质从纸张到面具、石头、木锨、马勺……
“去年四五月份在抖音上开了账号。”陈耀武受亲朋好友感染开始玩抖音,发现上面有不少文化类的内容。“我就在想,要不要把秦腔脸谱也传上去试试?”于是他开始摸索,一年时间发了近50条小视频,吸引5800多名粉丝。最多的一条点击量45万次,点赞量9000多次。这条小视频的内容是他穿着戏服戴着戏帽,表演了一段秦腔里的丑角戏,声情并茂。
秦腔演员出身,又会画脸谱,还置办多套秦腔戏服,他的小视频视觉性和欣赏性很强。另一条颇受欢迎的小视频里,他慢慢拿开自己画的秦腔脸谱面具,露出一模一样的真人秦腔脸谱,效果很震撼。“有边画边讲的,有唱腔的,也有比较搞笑的,都和秦腔有关。”陈耀武说想继续学习剪辑技术,把视频做的更有亮点,因为这直接关乎粉丝量。粉丝们给他的留言也很暖心,有喜欢秦腔的,有想买脸谱的。
“其实最近两年能感受到,秦腔脸谱的知晓度提高了很多。”陈耀武说,以前参加活动总是被误以为是京剧脸谱,现在就不会了。他也很忙碌,出国、出省的活动很多。陈耀武对秦腔脸谱的整理、研究也在深入,去年西安出版社出了他的一本《秦腔脸谱》。脸谱图片、剧照、剧情简介、人物穿戴名称融会贯通,发行量不错。他说虽然现在靠画秦腔脸谱为生还有难度,但只有乐观和坚持才会有好运,现在希望能够通过短视频APP ,让秦腔脸谱走得更长久。
非遗小视频
引人入胜并非易事
对大部分非遗传承人而言,短视频会拍容易,有粉丝一直追随并不容易。年轻一点的传承人在尝试在总结在学习,年纪大一点的传承人就需要更多的帮助。
沣峪口老油坊榨油技艺是省级非遗,44岁的高飞是市级传承人,他的父亲高让让是省级传承人。他的短视频传播之路刚开始并不顺利。“我去年先后注册了快手和抖音。”他自己摸索拍着传着,现在看来都不满意。“虽然和油坊有关系,但更偏重于生活。”他在发了一条如何榨油的短视频后,有了最多的一次3万点击量。现在他的粉丝不到300人,他开始了反思。
“可以用快手、抖音让更多人了解榨油技艺。”高飞认为小视频上传是很方便的,又可以推荐朋友圈里的人关注。他在经过第一次培训之后,懂得一定要有粉丝量,也赞同陈耀武把秦腔脸谱拍成多元化小视频的思路。“还是要有看头,有故事,我现在难在不会剪辑。”他说有的小视频能把一个小事拍出故事性,很羡慕。所以想要迫切学习,从而更好地传播。
64岁的王亲民是市级非遗秦腔板胡手工制作技艺的传承人。他遇到的问题是工序复杂的手工板胡,受到机械化的冲击。戏曲的春天虽然来了,但专业院团的需求量有限,因为一把好板胡可以用几十年。票友们更愿意选择物美价廉的机器生产的板胡。他渴望家传的手艺能够等来更多人的认同,上传短视频是一条好的选择。但参加了一次培训后,王亲民觉得自己在拍摄和上传方面有难度。
“我感觉好像很难学。”他说最近在儿子帮助下才有了自己的微信。“板胡制作、木材知识、如何选料,我有一肚子的东西可以讲,可以展示。”他希望有懂的人可以协助他拍摄、剪辑、上传。“我真想把真材实料的制作过程传播出去,也希望能就此打开一条老手艺的生存新渠道。”
老非遗传承人
需要更多专业扶持
无论是抖音还是快手,在浩瀚的小视频世界里,将一个非遗项目里最有趣味性、故事性的内容拍出来能被广泛传播,需要的是另一番功夫。面对网络时代如何更好地传播非遗技艺,非遗传承人思维的改变、学习的态度、外界的支持都缺一不可。
省级非遗鱼化寨泥叫叫的第四代传承人是73岁的杨云峰,如今传承的接力棒被学艺术出身的儿子——48岁的杨帆牢牢接过。杨帆的另一身份是西安市非遗保护协会秘书长。“我仔细看了抖音,其实传播了很多非遗的内容,独到少见的非遗技艺就很被关注。”他说常见非遗技艺的关注度就没那么高了。面对这个现状,他觉得关键在于非遗传承人需要把技艺中最受关注的热点找到,并传播出去。
他也在培训后有了心得体会。“我觉得要专注发自己的非遗技艺,专一领域并做深做强。比如我就不应该再发生活感受和体验,只发泥叫叫。”他说抖音等短视频要的是以内容为主题的品牌,不是以关注人为主题的,所以要专注某一领域的内容,才会有更多粉丝。
“不能光由非遗传承人自己来弄,我们需要更加专业的人协助完成网络传播。”他说术业有专攻,一个短视频对审美、摄影、传递方式、后期编辑都有要求。而且这是年轻人的网络时代的产品,他认为要从现代人审美眼光和关注点出发,找到非遗里的核心精华,从而更好被关注和传播。
市非遗保护协会会长刘征军告诉记者,协会成立后已经对传承人进行了两次培训。“当时我们得知今日头条创作空间落地西安,它旗下又有抖音。就尝试着去聊一聊,一对接就一拍即合。”她说培训是请合作方的工作人员来上普及课。合作要先推省级非遗项目,最近一直在帮非遗传承人上资料,并给出一些建议。 “可毕竟非遗传承人普遍年纪大一点,接受新事物慢一点,所以对他们应该有更多扶持。”她说上一次培训是入门级,先帮传承人开了账号懂得了怎么上传。今后还将一两个月办一次培训班,继续提升学习内容。
她认为此举会给西安非遗的大众普及、非遗项目的生存带来新的契机,也希望这个阶段有更多的专业技术力量加入进来,一起帮助西安非遗短视频更好地传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