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·上一篇文章:南京生活垃圾强制分类11月1日正式施行
- ·下一篇文章:“襄阳牛肉面”集体商标注册成功
学界聚焦浙学及其周边区域学术 共探传统文化当代价值
中新网杭州8月2日电(钱晨菲 徐翘楚)1日,“浙学论坛2020:浙学及其周边·区域学术与共同价值研讨会”在浙江杭州举行。聚焦浙学的价值追求和精神实质等议题,90余位专家学者共探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。
作为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,浙江诞生了吕祖谦、王阳明等杰出代表人物,形成了以南宋的事功学、明代的心学等为代表的浙学。
“无论是狭义还是中义、广义,浙学的主流学术都是儒学。”浙江省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、浙江省儒学学会会长吴光从分析浙学内涵入手,介绍了浙江儒学的学术特色、基本精神和典型思想形态。
其认为,浙江儒学的基本精神突出表现在“实事疾妄”的求实批判精神、“以民为本”的人文精神、“经世致用、实行合一”的实学精神、“崇尚气节、正直敢言”的豪杰精神和“教育优先、人才第一”的文教兴邦精神。上述思想宗旨与学术命题不仅在当时开风气之先,且具有现代性与普世性,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创新与实践治理模式的良好借鉴。 (window.slotbydup = window.slotbydup || []).push({ id: "u5891748", container: "_i630znox87b", async: true });[img]//cpro.baidustatic.com/cpro/ui/cm.js" async="async" defer="defer" >
在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教授、中华孔子学会副会长陈卫平看来,浙学为中国近代哲学形态印下了深深的印迹。
“十九世纪中期以前,由于交通、讯息、知识等传播不便,地域学术之间难免产生分歧,诸如讲究‘功利’的浙学家(陈亮、叶适)与讲求‘道德心性’的闽学(朱子理学)难免产生分歧;进入近代,交通、讯息的发达就使得区域学术之间的‘交通’更为便利。这其中,近代著名的浙学家龚自珍、章太炎就为中国近代哲学形态的成型贡献了浙学智慧,这主要体现为近代哲学的历史观、认识论、思维方式和逻辑方法论、理想社会和理想人格。”陈卫平说。
浙江省社会科学院哲学所所长、浙学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陈永革则聚焦“从地方化学术到地方性文化”的角度探讨浙学发展。其认为,“浙学”是浙江大地上具有“现象级”意义的地域学术景观。在事实描述上,浙学是指创发于浙江的思想学术传统,既包括浙江思想文化产生、发展嬗变的历史传统等内容,也涵盖这一思想学术传统与不同时期的浙江社会、人心习俗等相互作用的文化共同体。
“浙学并不是一个狭隘的、一地一派的固化概念,而是普遍性与地域性并存、历时性与共时性结合的动态概念。”陈永革提出,对浙学的研究应根植于本地化、扩展属地性、充实在地感,借此探究浙江民众包容的文化心理、行为观念和共同价值。(完)